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抚检文苑||吴桥艺人泊抚松
时间:2020-11-25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题记

从中国杂技之乡到中国人参之乡,从华北平原到东北山区,从民间艺人到林下参农,这是一个河北吴桥艺人辗转漂泊最后落户吉林抚松的故事。如果说迁徙是一种普通的人类社会现象的话,那么通过这个现象所折射出的人文信息、发展印记和时代变迁,总是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慨与思考,值得我们去探寻和研究。 

 

东北边陲松花江畔,有一个叫西江村的地方,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建屯时间不长只有50年。在这样一个不显眼的小村落里,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文物遗址,有抗战烈士后裔传承红色基因的事迹,有民间艺人漂泊至此安家落户的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有关西江村民杨春才的漂泊生活。 

 

逢建国   一心从艺始漂泊

1949年,出生在河北省吴桥县张鳖乡野竹李村的杨春才5岁了。作为杂技之乡的孩童,他和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在这个年纪就开始杂耍训练和演出。而演出一定不会是吴桥周边,要走出去很远很远,所以在建国那年,幼小的杨春才便开始了民间艺人的漂泊生活。 

在吴桥,杂耍的本事祖祖辈辈相传、家家户户精通,在传承与发展的背后,勤学苦练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杨春才的祖父、父亲都是民间杂耍艺人,听长辈讲祖上也都是做这个的,在年幼之时他就感觉到杂耍将伴他一生。5岁的杨春才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在困苦的年代要练就一身从艺的本领,从记事起也就和吃苦打上了交道。软功、硬功、魔术是他的三大功课,柔术、气功、顶碗、走铡刀、单轮车、平衡术、锁喉枪等等都是必修课,边学边练、边练边演,幼小的杨春才在贫苦与磨练中慢慢成长。学技能、长本事,目的只有一个——演出挣钱,在吴桥或者是吴桥的周边杂耍是肯定没有市场的,因此必须要远行。在杨春才的记忆里,河北张家口、内蒙古赤峰、湖南浏阳以及山西、江苏、安徽、黑龙江等等地方的城镇和乡村他们都走到了,漂泊的难、从艺的苦他也都经历了。成年以后的杨春才身材矮小,眼睛却很有神,四肢有力、做事利落,务农和杂耍都是一把好手。年轻时的杨春才对生活有着他的希冀,能停下漂泊的脚步,在老家野竹李村过上安定的农民生活,这是杨春才最朴实最简单的梦想了。可是父母生育了10多个孩子、地少人多的现实告诉杨春才,命运的安排只能让他无可奈何。1970年初,杨春才与民办教师章学荣结婚建立了家庭,妻子在家教学务农,他在外卖艺挣钱,养育一双儿女,生活依旧贫苦,命运的转机不知何时才能到来?

 

杨春才夫妇

闯关东   半农半艺初安定 


1975年9月,杨春才所在的杂技团走到了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县双隆公社兴村大队,本来只是一次普通的演出,却改变了杨春才和其他几户村民的命运。兴村人少地多缺少劳动力,可以接收外来人员落户,条件只有一个,必须在10月1日前落户,否则分不到当年的粮。给落户、有地种、还给分粮,杨春才乐不可支地匆匆往老家赶,他做出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抉择——闯关东。 

1975年9月27日,杨春才怀揣着大队介绍信,手牵着6岁的儿子,妻子章学荣抱七个月大的女儿,带着微薄的家当,和其他3户村民共20多口人,乘着5辆牛车来到了河北德州火车站。乡音难改、故土难离,要告别亲人的时刻,杨春才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可是为了生活,他要毅然决然地走上这条路。两天后的9月29日,4家20几口人到达了兴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来自黑土地的温暖与热情。在公主岭车站下车,乡里安排的汽车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然后又在乡里换乘了大队的马车,150里的路没让他们走一步,在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的困苦年代,对于异乡客能够得到如此地礼遇是何等的让人感动啊!落户兴村,办户口、分粮分田、有房住,杨春才一家的生活安定了下来。冬闲时,杨春才和其他3户吴桥老乡杂耍卖艺,在得到文化部门的审批同意后,他们先是在四平、梨树等地演出,每场演出两个半小时,效果非常的好,常常是这一场还没演完,下一个村大队的马车就在这等候了。每场演出有二三十元的收入,除去费用,每户能分到几块钱,正好贴补家用。后来,他们走的远了一些,吉林的白城、黑龙江的哈尔滨和尚志县、辽宁的抚顺和沈阳等等,每月能收入100多元,生活逐渐得到改善。这样半农半艺的生活持续了四五年的时间,杨春才几家也扎根在了兴村,谁知,漂泊的路并未就此终止。 

 

杨春才老人向笔者演示杂耍

 

寻亲路   舍艺务农难立身 

 

生活相对安定了,这时候的杨春才产生了思想感情上的需要,那就是亲情。尽管有3户吴桥老乡同在兴村,但老乡毕竟代替不了亲人,闯关东举目无亲,这让杨春才时常挂念同在吉林落户的胞弟。1979年,杨春才到安图县看望双胞胎的二弟,这一次出行再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亲人相见、亲情温暖,再加上弟弟的恳求,1980年杨春才一家搬迁到安图县两江乡大兴川村落户务农,了却了他身边没有亲人的心愿,但同时他也付出了代价。因为离开了其他三户吴桥老乡,杨春才也要就此放弃杂耍演艺,彻底舍艺、专心务农了。对于一个从中国杂技之乡走出的民间艺人,因为生活、因为漂泊、因为亲情,一步步最终放弃自己的根,这其中的感受也许只有他本人能够体会和言表。在大兴川的生活,对于杨春才一家来说是很不理想的,缺少了演出的收入,分到手头的地也不多,家里又新添了人口,这些都让满足了亲情需要的杨春才不得不再一次正视生活的现实,而让全家人下定决心再次选择搬迁的原因竟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意外事件。1983年8月27日,杨春才和妻子章学荣带着十二岁的大儿子准备去江对岸收地,人多船小,还没出发水就接近船舷快要没进船舱了,勉强开船后二道松花江起了风浪,一浪打来船进了水,再一浪打来船开始沉,一船人开始挣脱逃命。惊险、嘶喊、惶恐、逃生,最先脱险的是大儿子,他会一点游泳借着水流上了岸;章学荣丝毫不会水,江水数次没过她的头,危急时刻她蹬了一脚丈夫浮出水面得到喘息,挣扎着漂上了岸;而杨春才被江水冲出去很远很远才得救。回想起当年的那一幕,老夫妇俩都哭了,章学荣老人至今都难以释怀,如果当年她的那一脚要了丈夫的命,这后半生她可怎么活呀?就这样,一家人因为这件事又决然的选择了搬迁,可是去往哪里呢?

入参乡   扎根林海度半生

1984年正月初十,抚松县东岗镇西江村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一户人家落户至此,这就是杨春才一家。几经漂泊,他们在长白山下的头道松花江畔安了家。章学荣老人的一位娘家亲戚在当时的松江河林业局工作,林业局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和西江村置换一块林地,西江村接收了杨春才一家。 

落户抚松,漂泊半生的杨春才已到不惑之年,都说技不压身,可到了这个年龄、面对现实状况,从艺之路肯定是走不通了,唯有入乡随俗、务农种参了。落户西江村后,杨春才一家吃的是返销粮、住的大队房、生活开销挂的往来账、种的村里六亩散地,和当初刚到吉林一样,白山松水以及质朴的乡民温暖地接纳着这一家。就这样他们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开始了在参乡的生活。村里有一户杨姓人家,论起来和杨春才是河北老乡,因为这一层关系,杨家教杨春才种参的技能。当时东岗公社向村里批参土和参地,村民在务农的同时可以栽种人参,收获后向大队上交核定数量的人参后,剩余的可以自己处理。掌握了种参技能的杨春才抓住了这个机会,增加了收入,日子慢慢变好。1990年,他花6000元钱买了4间坯瓦房,至此他彻底扎根参乡,也从吴桥艺人彻底转变给抚松参农。1986年东岗公社组织文艺汇演,1996年东岗镇举办第二届农民文化节,杨春才登台表演了扣碗、扇子功、魔术等节目,从吴桥到抚松、从民间艺人到关东参农、从杂技艺术达到人参文化,登台的杨春才为时代发展、文化变迁上演了一段佳话。 

35年过去了,杨春才夫妇至今仍居住在西江村,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一生清贫的他们最大的成就就是养育了四个儿女。如今的西江村,脱贫振兴、日新月异,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在发生着改变。百姓生活、平凡小事,这就是吴桥艺人漂泊抚松的故事...... 

 

杨春才西江村住房
抚检新闻   更多>>
·检察+妇联,维护“她”权益
·检察日报丨持续释放公益诉讼检察制...
·蒲公英女团携手县妇联开展巾帼普法...
·【蒲公英普法】抚松检察走进新屯子...
·蒲公英普法|走进偏远山村,实现未成...
检察文化   更多>>
·摄影作品——晴空
·当杏花遇到落雪
·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抚松县人民检察院举办退休干部荣誉...
·你评我说·检察官看《第二十条》
以案说法   更多>>
·以案说法|向同一个人借多笔钱,先...
·以案说法|房子到期想续租,承租人...
·以案说法|家住一层,要交电梯养护...
·以案说法|找中介看房顾客却“跳单...
·以案说法|居住权如何保障“以房养...
版权所有:吉林省抚松县人民检察院
地址: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镇长白大街东横二路北 邮编:134504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吉公网安备 22062102000184号